“蘇供薪火”志愿服務隊: 追尋紅色歷史 補齊英烈檔案 不久前,一間退役軍人紅色檔案室在蘇州烈士陵園布展完畢并對外開放。在檔案室里,除了展陳著革命英烈的犧牲證明書、日記本、信件、獎狀、勛章等珍貴物件,還有一套由國網(wǎng)蘇州供電公司“蘇供薪火”英烈紅色檔案保護志愿服務團隊歷經(jīng)兩年多時間挖掘、整理的蘇州英烈檔案冊。 英烈檔案冊里,記錄著一個數(shù)字:2797——這是蘇州市記錄在冊的英烈數(shù)字。 2022年,“蘇供薪火”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。該團隊聯(lián)合蘇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,通過走訪中華英烈褒揚事業(yè)促進會、烈士陵園、烈屬家庭、紅色展館等地,深入挖掘歷史深處的紅色記憶,致力于為蘇州地區(qū)革命英烈補齊一生的事跡拼圖,再現(xiàn)一位位英烈保家衛(wèi)國的英雄事跡,讓紅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傳承。 回憶起成立初衷,時任國網(wǎng)蘇州供電公司團委書記、該團隊負責人蘇俊霖感慨道:“由于很多革命烈士犧牲時間早、史料留存少,加之烈士親屬戰(zhàn)友逝世等因素,很多烈士的事跡很可能被遺忘在歷史深處?!?/p> 一次偶然的機會,該團隊了解到蘇州一位年邁烈屬的遺憾和心愿。“老人從未見過身為烈士的父親,只從他人的只言片語中了解過父親的革命往事和犧牲經(jīng)過?!碧K俊霖說,老人害怕父親被遺忘,也希望更多烈士能夠被銘記。 這位老人名叫房月雁,如今已年逾八旬。老人父親名為房銘德,1939年參加革命,犧牲前為新四軍六師四十八團一營營長,1945年6月壯烈犧牲于浙江天目山反頑戰(zhàn)役,年僅32歲,如今安葬于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(zhèn)烈士陵園。 房銘德犧牲時,房月雁年紀尚幼?!拔乙淮我矝]有看到過父親,‘爸爸’也沒有叫過?!痹诜吭卵愕闹v述中,關于父親的點滴記憶拼湊于家里長輩的回憶和父親戰(zhàn)友的文章。 為了完成房月雁的心愿,“蘇供薪火”志愿服務隊立即行動起來。 “在最初整理檔案時,我們注意到房銘德烈士是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新四軍‘老虎團’的一員,但網(wǎng)上關于他的事跡很簡短,只有基本信息,烈士陵園也沒有更詳盡的資料?!薄疤K供薪火”志愿服務隊志愿者魏欣欣說。 為此,該團隊翻閱蘇州市檔案館烈士檔案材料、《江抗戰(zhàn)士 虎團老兵》等紅色書籍,網(wǎng)絡查找有關房銘德的新聞和紀錄片,并實地前往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等地,一點點充實、還原烈士的革命事跡。 之后不久,該團隊將所有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到一起,包括圖片、文字等,形成一份烈士檔案送到房月雁手中。還有一名熱心志愿者特意選取房銘德一生中5個重要節(jié)點,以“善良”“沖鋒”“無私”“熱血”“不朽”為關鍵詞手繪一組圖畫,送給了房月雁。 如今,房月雁手機里存著數(shù)張父親的照片。每天早上,她都將照片打開,說一句“爸爸,早安”;晚上休息前,再點開父親照片,說一句“爸爸,晚安”。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,彌補心中的遺憾。 3年來,“蘇供薪火”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者走遍蘇州市六區(qū)四縣,利用下班后、周末及節(jié)假日等時間,尋訪補充英烈的每一塊“拼圖”,梳理完善蘇州市2797名英烈的信息,編制完成《追尋英烈 紅色記憶》百名英烈事跡集及重點烈士事跡冊。 “當然,尋訪過程也并不都是一帆風順。絕大部分烈士信息存世寥寥,或者湮沒在浩如煙海的各類資料中,需要一點點抽絲剝繭;一些烈士非蘇州籍,或者是蘇州籍烈士但犧牲于外地,需要我們前往烈士出生地或者犧牲地查尋信息;也有部分烈士難尋親屬或后代信息……”蘇俊霖說。 為此,該團隊在尋訪過程中確定了思路:在核定蘇州英烈具體數(shù)字的同時,重點尋訪10位、100位英烈信息。 在《追尋英烈 紅色記憶》英烈事跡集中,記錄著房銘德、楊勇健、嚴尚賢、葛建樹等10位英烈檔案,以及其他90位從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至對越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中犧牲的英烈。 如果不是該團隊細心尋訪、告知,嚴建明老人并不知道,在距離他家只有數(shù)公里的烈士陵園里,有一座屬于父親嚴尚賢的墓碑。 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(qū),有一座烈士陵園,陵園內建有二十六烈士合葬墓,以緬懷在順河集阻擊戰(zhàn)中犧牲的26位烈士,其中就有嚴尚賢。嚴尚賢出生于江蘇太倉,1941年3月參加革命,犧牲前是新四軍一師五十二團二營四連班長。1945年2月,在蘇北順河集阻擊戰(zhàn)中,嚴尚賢英勇犧牲。 2016年,在尋找了父親的犧牲地半個多世紀后,嚴建明前往洪澤烈士陵園祭拜嚴尚賢。 嚴尚賢生前沒有留下照片,這成為嚴建明的遺憾。在寫給父親的一封信中,嚴建明寫道:“親愛的父親,你離開我們已經(jīng)79年了,我每天都在想你……您放心吧,現(xiàn)在的祖國繁榮昌盛,只是我很想你?!?/p> 去年9月30日,依托蘇州英烈紅色檔案保護志愿行動成果,國網(wǎng)蘇州供電公司團委組織開展了一場“網(wǎng)上學英雄 指尖有故事”青年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?;顒油ㄟ^“網(wǎng)上公開課+烈士陵園集中緬懷”的方式,祭奠革命先烈,弘揚紅色精神。 在蘇州烈士陵園,長眠著300多位革命英烈。每一位英烈墓碑前都貼有一個專屬二維碼,掃一下二維碼,便可以直接鏈接到蘇州英烈學習平臺烈士英名錄,了解該烈士的基本信息、犧牲情況、英烈事跡等。 蘇俊霖說,以前墓碑上只有英烈的名字和出生、犧牲年月,在蘇州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下,該團隊制作了專屬二維碼,初衷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更真切、詳細地了解英烈的事跡,更深切感受先烈們?yōu)閲摇槿嗣窨犊八赖拇鬅o畏革命精神。 不僅如此,在由該團隊志愿打造的蘇州首個英烈學習平臺上,有2000余位英烈生平事跡、圖片影像,為公眾“指端閱讀”、隨時隨地學習烈士事跡提供便利和可操作性。 在線下,該團隊走進機關、學校、企業(yè)、社區(qū),開展英烈事跡宣講230余場,以實際行動賡續(xù)紅色血脈,弘揚英烈精神。每逢學雷鋒紀念日、八一建軍節(jié)、烈士紀念日等節(jié)點,該團隊都會前往烈屬家中打掃衛(wèi)生、傾聽英烈事跡、幫助烈屬實現(xiàn)“微心愿”等。 如今,“蘇供薪火”志愿服務隊已整理2797位英烈事跡資料超130萬字,形成尋訪影像9部,打造了涵蓋影像資料、戰(zhàn)役圖片、生平事跡等多維度英烈事跡庫,并在蘇州烈士陵園永久展陳展播。 “我們‘蘇供薪火’志愿者,正是以青年的志愿熱情,走進歷史深處找尋那些真摯感人的細節(jié),把一個個‘概略’變得‘詳細’,讓烈士們的紅色記憶,有厚度更有溫度?!碧K俊霖說。